Jun 18, 2025 06:27:22 PM
「 光說不練 」的人有福了
為什麼「光說不練」的人,更容易成為 AI 時代的贏家?
在過去的時代,「光說不練」常常是一種貶義:只會講理論、空談、不落地、不執行。但在 AI 正高速演進、執行力逐漸被自動化取代的今天,這種「只說不做」的能力,反而開始散發出它被低估的價值。
在這個時代,想法比行動還值錢。
✅ 執行變便宜了,思考變稀有了
過去的邏輯是:大家都有點子,但真正能執行出來的,才是贏家。
但現在不同了。
生成式 AI 讓「執行」變成了一件快速、便宜、可複製的事:
- 你不會設計?用 ChatGPT + Midjourney,幾分鐘就有精美海報。
- 不會寫文案?用 AI 輸入幾句指令,立刻生成 10 種風格的廣告腳本。
- 不會剪影片?用自動剪輯工具 + AI 配音,零技術也能出作品。
這代表什麼?
當人人都能「做出來」,價值的焦點自然轉移到「做什麼」上。
🤯 思考者 vs 執行者:角色正在對調
在舊的創業世界裡,腦袋好不如手腳快。會想點子沒用,要能執行才行。
但在 AI 世界裡,這種認知正在顛倒。
未來最搶手的人才,不是會做事的人,而是會想事的人。
- 能提出 20 種差異化品牌概念的人 > 只會做一份漂亮簡報的人
- 能精準洞察消費者心理的人 > 熟悉 50 種工具的人
- 能說出「為什麼這個方向值得做」的人 > 馬上動手把它做出來的人
那些曾被貼上「光說不練」標籤的人,正是現在這個時代最需要的角色:
創意策劃、概念設計、策略導演、敘事架構師。
🧠 真正的價值,是決定「做什麼」而不是「怎麼做」
AI 讓執行變成低成本的「按鈕行為」,但它還無法為你回答以下問題:
- 這個方向,是否值得試?
- 這個品牌故事,能否打動人心?
- 這句文案,是否擊中真正的痛點?
- 這支廣告背後,講的是什麼價值觀?
這些問題,才是未來最難被取代的決策價值,而「光說不練」的人,反而更擅長這類抽象、戰略型的思考。
🥇 贏家,是那些能夠「說出不一樣東西」的人
不是所有會講話的人都能贏,但能夠講出有洞見、有方向、有人味的人,會越來越值錢。
他們不一定親自動手,但他們知道:
- 什麼該做
- 為什麼這樣做
- 怎麼判斷值不值得做
這才是未來的「超級創作者」:不是自己下場執行所有事情,而是能用一句話、一個方向、一個 insight,驅動一整套創作體系開始運作。
結語:會想,才是新的會做
所以,是的。
你也許不擅長製圖、不會寫 code、不會剪影片。
但只要你能說出一個值得被執行的想法,在這個 AI 時代,你就有一席之地。
未來不再是「你會做什麼」,而是「你能想出什麼值得做的事」。
「光說不練」不是廢話——是戰略,是引爆點,是新的創造力核心。